我前一陣子看了東野圭吾的「放學後」。

Spotted, 我的開場白都是"前一陣子",

忽然心裡自我厭惡,

這樣子寫東西不是跟那種一直講"然後"或者是在結語自己加個"對"來附合自己的人沒什麼二樣嗎....囧。

下次就算真的是前一陣子,也要來改個開場白,

如: 不久之前、前不久 (還是很了無新意)

算了,回到放學後,

既然是東野圭吾的書,那就是推理小說(廢話吧我),

東野圭吾的書被翻拍成許多的日劇,

如:白夜行、偵探伽利略、流星之絆以及即將播映的名偵探的守則。

以上我都只看過日劇,沒看過小說,

所以放學後是我看過東野的第一本小說,

若單純以推理小說來看,

這本最特別的是,它是用第一人稱,

過去有用第一人稱的也有,但多半是偵探本人或嫌疑犯或受害者,

但他的第一人稱卻是集合了三者,算是挺有趣的。

個人感覺,日本的推理小說已經和歐美的走向往全不同,

更加偏重於將人性的貪婪、恨意、恐懼赤裸裸地呈現給讀者,

作案的動機不是因為遺產,也不是因為情殺,也不是因為他在多年前害了誰誰誰,

若有事不關己以及理性的態度去思考的話這些動機真是太微不足道,

而這樣子的殺人兇手,卻是平凡到有如你我每天所接觸的人,

甚至是你我自己。

放學後的女學生、老師都是平常不過的人了,

但就像最後刑警說的,「你在什麼時候你會恨一個人,

當美麗、純粹、真實的事物被破壞,

重視的回憶和夢想被摧毀時,

恨意便開始萌發,恣意地蔓延開來。」

看完後,不禁回想,在過去有做出讓人恨我的事嗎?

所謂說者無意、聽者有心,

有時自己當下無心的行為,或者是自己的幼稚不成熟的態度,

都可能造成誤解或引發他人殺機。

當然,我另外的感覺是,

也只有日本這種講話都是 cho do....或 e~ ...帶有模擬兩可,

不願將話說白,就怕被社會邊緣化的群體意識,

才造就出他們的心靈如此的敏感多疑。

應該就是這樣子吧。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東野圭吾
    全站熱搜

    サ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