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白-跟自白有一樣嗎?這是我看完一直在想的問題。

 告白

博客來簡介:  

[一位中學女老師在校園游泳池 內發現自己的四歲女兒意外溺斃,後來經她私下調查,原來是班上兩位學生謀殺的,但殺人動機實在荒唐。痛失愛女的老師辭職,不向警方申請重新調查,而在結業 式那天向全班學生告白真相,並透露了她的復仇計畫,在學生們的心底種下恐懼的因子……

  作者利用《罪與罰》的反推理手法來心理分析新世代 教育和校園犯罪,各篇章由受害者親人、嫌疑犯學生、嫌犯的家人及女同學等主觀視角分別告白,一步步逼近犯罪動機的核心,藉此也提出許多重要問題,像是師生 親子關係如何有效溝通、校園犯罪的法律面和道德面的懲罰該如何拿捏、如何與疑似有問題的學生相處來預防犯罪、如何落實個別化人格教育、青少年犯罪的法律規 章是否該檢討等等,小說適切地用個人的自白故事點出當今教育出了問題的因果所在。]

本來我一直排斥再看這類型的小說,因為自從看了宮部美幸的模仿犯,

我就覺得那種人性的黑暗面實在難以消化,

已經是人性本惡的信奉者了,再看這些東西,只會覺得人就是病毒嘛。

說什麼希望小孩子快樂而沒有壓力地成長的父母,真想問他沒有克服壓力的人生哪來的快樂,

不管小孩做了什麼一直稱讚的父母,你想要讓你小孩毫無條件的被稱讚到何時?

說都是電視的節目害自己小孩的父母,你有去了解他在看什麼? 有去指導他嗎?

一直怪學校老師的父母,難道你小孩的學習對象只有老師嗎? 你自己沒有身教的責任嗎?

每每看了這種故事,我會忍不住想很多,腦中也浮現出平日看到的一堆問題,

然後愈想愈生氣,也不知自己在氣什麼,

因為自己就是這麼懦弱的人,只求做好自己。

 

這部小說比較特別之處在於自白者不是只有一個,

六章故事是不同的五個人的內心告白。

分別是被害者家屬、因事件後的延伸效應被同學欺負的女同學、B同學母親的日記、

殺人的B同學、殺人的A同學、被害者家屬。

復仇有成功嗎? 要看讀的人的感受。

優點是:小說很薄,可以很快地閱讀完。

文字也很洗鍊,讀起來不費力,告白者內心的想法像一把利刃刺進心裡,

自己內心那隱藏的黑色的心靈就這麼被作者給刺地黑血遍流各處。

 

日本的治安明明比台灣好,但好像為了提醒日本人自己,

偶而就有作家寫出這樣子的作品讓大眾震驚一下。

同樣感覺在看拉森的龍紋身的女孩時也有出現,

實際瑞典是全世界男女地位極平等的國家,但仍是有我們不知的黑暗一面被作家的筆毫不留情地揭示出來,

或許也因為強烈地自省,這些國家才能一直不斷地進步。

 

買了告白的原因是因為看到松隆子演這部片的預告片,

以及參與演出的木村佳乃和岡田將生,

比較好奇電影版是否會改掉結局,

10/29 即將上映,若真的照原著改編,應該是一部不錯的電影。

http://tw.movie.yahoo.com/movieinfo_trailer.html/id=3526&pid=7466 

告白1  

 

 唯有奪走你們的至愛,才能為我的女兒復仇。

  同學們,在離職前,老師有件事想對大家說,
  在你們之中,有兩個人,
  是親手殺了我女兒的殺人兇手……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湊佳苗
    全站熱搜

    サ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