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看了本季(2014 春季)最好看的日劇- BORDER,
我才知道這個鬼才編劇—金城一紀。
google 了他的作品後,台灣只有出了這本他得直木賞的"GO"。
而且又是個絕版書。
幸好台南的安南圖書館有一本(台南各圖書館中唯一一本),我二話不說去借回家看了。
GO是一本帶點半自傳的小說,描述的是在日韓國人的主角,對在日這個身份的的思考。
故事中有打架, 戀愛, 運動, 愛讀書的朋友, 一起打架的朋友,
極度嚴格但有時又很為子女著想的父母。
感覺和一般青春故事很類似, 但多了種族歧視和國族認同等問題讓這本不同於其他一般小說,
多半得了直木賞也是因為這原因。
一樣從博x來copy簡介:
主角是一個在日本土生土長的高中男生,卻因為老爸老媽想去夏威夷,決定改變國籍,從「在日北韓人」變成「在日韓國人」(因為北韓和美國沒有邦交,拿不到簽證)。一時間他居然莫名其妙的成了共產主義和朋友眼中的叛徒。當他轉學到日本人的學校,卻又因為他是韓國裔,而被排斥輕快的筆調,時而幽默時而嚴肅的情節,訴說出一篇有關國籍、認同、民族、歧視的愛情故事。
雖然明知是小說,但在讀到主角和拳擊手父親的互動;
各種描述主角好鬥和擅打架不怕死的劇情,
比如在高一進入日本學校參加籃球比賽時用迴巡踢打對手;
在韓國因為不同口音的韓文而被計程車司機故意刁難而火爆地和司機打架;
在夜店中因為日本人喊他高麗棒子而怒火中燒狠揍對方時;
我總是免不了地想到各種國際運動賽事韓國人是多麼地不惜用各種犯規來奪取勝利;
韓國人在學運上是多麼地激烈;
在異地時又是多麼地團結。
所以,韓國人的DNA連他們自己在書中描述時都是這麼的好鬥。
另一個讓我印象特深刻地是不斷地書中看作者提到韓國人是一個有儒道精神的民族,
坦白說,他若想說孔子是韓國人我也無所謂。
若以本書來說,這裡提到的儒道是指長幼有序,從夫從父的觀念,
和一般聽聞韓國的大男人主義倒是不謀而合。
相較之下,中國在儒家思想倒是很機巧地只選擇了對君王最有利的:君臣觀念,尊天子的奴化人民想法。
總之不管是哪一個方面,儒家思想其實根本阻礙了各種進步。
故事很輕描淡寫地敍述主角念韓僑學校和日本高中時因其歸順日本和根本韓國人而面臨的裡外不是人的狀況,
交了女友卻不敢說出自己真實國籍,日本政府以各種方式去監督在日外國人。
因為這些煩惱和不解,主角小時候就先練了一個好身體以免被欺負,
到了高中則轉往心靈發展,開始閱讀大量的哲學書, 人類學, 遺傳學,
不斷地重覆人類的DNA粒腺體其實能證明現今不同國家的人, 根本在幾千萬年前都是來自非洲大陸。
即使如此,被日本人的歧視的不快沒有消失而只是壓在心底, 就算告訴自己要看地更寬, 但累積到一個程度仍是會爆發。
因此,當故事最高潮, 也就是主角好友誤以為同年紀的韓裔女同學被日本學生糾纏時,
為了保護女孩而不幸慘遭刺死這一部分的描述, 的確相當衝擊人心。
因為經由前面的鋪陳, 當看到這段時, 會有真是狗血但現實生活肯定有發生的感慨。
幸好金城一紀當時不想用太灰暗的筆法描述, 他想表達的是更加有光明面, 且更加寛廣的想法。
因此在書中,多年無法改變北韓籍的父親,為了兒子將來可以自由選擇國籍,
能用更寛闊的想法看待世界,毅然地在改為韓國籍。
女友得知主角其實為韓國人,即便父親只因偏頗觀念而不允許她和中國或韓國男生交往,
但仍在之後選擇回到男友身邊,因為當下她要的是和自己的真愛在一起。
國籍,血統什麼的,根本其實是不重要。
嘖!我只能說這安排真是浪漫天真但又純粹而真實。
而主角父親說出的:我不是韓國人,也不是日本人,只是一根無根草.
No say coreano, ni soy japones, yo soy desarraigado.
選擇了用西班牙文說出來,根本是浪漫到一個不行了。
簡單說,雖然本書表達的是相當嚴肅的意涵, 但讀起來卻是輕鬆地過頭,
一個不小心就會純粹當本娛樂性足的小說看完就忘了。
這本小說有拍成電影(2001),而且是窪塚洋介和柴崎幸。
雖然還沒看過,但找窪塚演演出這種青春熱血會像瘋狗一樣的人,根本是選對了
而那時的小柴也真的是青春無敵啊!
放上當時的預告片:
總之呢是一本不厚可以輕鬆閱讀,深度思考的小說.